第一生活网

识人十大口诀顺口溜(识)

许之怡
导读 大家好,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识人十大口诀顺口溜,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【识(Vijnana)】shi 佛教

大家好,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识人十大口诀顺口溜,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【识(Vijnana)】shi 佛教术语。

2、梵文vi(分析、分割)和jnana(智)的合成语,意指对对象进行分析、分类所起的认识作用。

3、在佛教教义中有多种含义:一切精神活动的主体,是“心”、“意”的异名。

4、《俱舍论》卷四谓“心、意、识体一”,随义建立种种名相”,“集起故名心,思量故名意,了别故名识”;2、心的一种特殊功能,与“心”、“意”略有不同。

5、谓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有了别作用。

6、《成唯识论》卷五称“识以了境为自性”;3、五蕴中之“识蕴”,即小乘所讲“六识”和大乘所说“八识”的心王;4、十二因缘中之“识支”。

7、《俱舍论》卷九有“于母胎等正结生时一刹那位五蕴名识”之说。

8、 识是佛学的中心思想之一, 其说遍于大小乘、显密教、性相宗。

9、有一识、二识、三识、五识、六识、八识、九识、十识等不同学说。

10、 八识 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八识,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。

11、前五识属于感觉,第六识既管思维,也管感觉。

12、第七识以“恒审思量”即不停顿地起思虑作用为其特性,其作用胜过第六识,并联系第八识与前六识,名为末那。

13、第八阿赖耶识也叫藏识,具有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义。

14、以含藏一切诸法种子,为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的根本。

15、一些大乘派别多沿用八识说,但稍有变化。

16、《大乘义章》卷三所讲八识,其中第七识名阿陀那识,第八识名阿梨耶识。

17、 九识 性宗主张九识。

18、即于八识之外,另立证有无为的真如识。

19、梁真谛译《摄大乘论》,将第九识名为庵摩罗识,又名无垢识或清净识。

20、但唐玄奘译《摄大乘论》仍用八识,以第九识为第八识异名。

21、谓第八识有染净二分,取染分的有为有漏名阿赖耶识,取净分的无为无漏名庵摩罗识。

22、 十识 密宗依《释摩诃衍论》讲十识。

23、其第九识名多一识,第十识名一一心识,又称一切一心识。

24、 十一识 梁真谛译世亲《摄论释》卷五,将识分为十一种:身识。

25、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;2、身者识。

26、即染污识;3、受者识,谓意根;4、应受识。

27、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;5、正受识。

28、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;6、世识。

29、生死相续不绝之识;7、数识。

30、一乃至阿僧只数之识;8、处识。

31、器世界;9、言说识。

32、依于见闻觉知的一切言说;10、自他差别识。

33、谓自身他身依止上之差别;1善恶两道差别识。

34、指生死多种之差别。

35、 一识 成实学派及经部只讲一识、谓一识依于六根而缘六境。

36、密教亦有主张一识之说。

37、 二识 《大乘起信论》说有二识:阿梨耶识,又名无没识;2、分别事识,又名意识。

38、即依阿梨耶识而生,能分别色声等六境的眼耳等六识,合称分别事识。

39、 五识 《大乘起信论》又根据识的作用立五识:业识。

40、谓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之识;2、转识。

41、即转业识而生能见作用之识;3、现识。

42、随能见的作用而现所见的幻妄境界之识;4、知识。

43、对自心所现之境而生种种邪分别之识;5、相续识。

44、由邪分别而于爱境生乐觉,于不爱境生苦觉,苦乐之念连续不断,并依之而起惑业,使生死相续之识。

45、前三识相当于《成唯识论》中阿赖耶识的自体分、见分和相分;后二识属于意识的作用。

46、 此外,尚有主张五识或六识的,其含义与八识之前五识、前六识略同。

47、而显密两教皆主张有无量识,认为外境无量无边,如来智慧又甚深无量,故识亦是无量。

48、(元湛)FROM:【《中国大百科全书(摘录)》】佛教术语,指人的意识、心智、生命力、理智、分别能力。

49、在早期佛经中,它经与心、意混用,在意义上接近,但因为用法不同,实际的内涵又有所不同。

50、它主要是用来作为指区别对象的认知能力。

51、佛学六识:①眼识:谓眼根若对色尘,即生眼识。

52、眼识生时,可能见色,而未起分别也。

53、②耳识:谓耳根若对声尘,即生耳识。

54、耳识生时,可能闻声,而未起分别也。

55、③鼻识:谓鼻根若对香尘,即生鼻识。

56、鼻识生时,可能嗅香,而未起分别也。

57、④舌识:谓舌根若对味尘,即生舌识。

58、舌识生时,可能尝味,而未起分别也。

59、⑤身识:谓身根若对触尘,即生身识。

60、身识生时,可能觉触,而未起分别也。

61、⑥意识:谓意根若对法尘,即生意识。

62、意识生时,即能于五尘之境,五识能动反映分别善恶好丑也。

63、1.“识”,通俗说就是“感知的功能”、“知觉的功能”2.佛教把“识”分为八种------眼识,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。

64、3.前六种“识”我们好理解,天天都在用。

65、“末那识”就很难体会了,是很深的潜意识,必须禅定到一定深度才能体会到。

66、“阿赖耶识”就更难体会的,必须按佛教修行到一定高度才能体会。

67、4.阿赖耶识非常奇特难解的,但因为是佛经上讲的,我们应相信。

68、佛经上说,前面七种识都是第八识“阿赖耶识”化生出来的。

69、而且我们的肉体以及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是“阿赖耶识”化生出来的。

70、这就是佛教说的“万法唯识”。

71、5.“识”就是这么个“东东”,但要真正搞明白必须去深入研读佛经。

72、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说法;它是精神部;属高境界的意识/功能.是修行者的一种能力等等,非我们凡人的头部!念佛吧!念南无阿弥陀佛!功德无量!不用执着那些,看看净空法师讲的《地藏经》《无量寿经》《净业三福》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